疫情对福建省企业发展影响分析

疫情对福建省企业发展影响分析

时间:2020-2-10 分享到:

2019年12月以来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(以下简称疫情)在湖北武汉爆发,并迅速蔓延至其他省市。1月25日,福建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,采取延长春节假期、延期复工复产、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,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。为更精准地了解疫情对我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影响,更好地反映疫情之下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,我司面向省内企业开展了快速重点调查。

一、疫情对企业的总体影响

疫情对企业影响较为严重,劳动力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,用工和原材料短缺、现金流紧张、成本加大、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突出,生产、物流、销售、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均受到严重干扰,企业停工停产。尤其是纺织、服装、制鞋等轻工制造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企业,受影响较严重。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一)对复工复产的影响

据调查,劳动密集型企业省外员工占比较高,本次调查企业中约一半企业省外员工占比达到或超过50%,省外员工主要来自四川、江西、河南和安徽。截止2020年2月14日,约半数企业已经复工,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已经复工,复工时间多在2月10日及之前;而技术密集型企业未复工的相对较多,多计划2月17日及之后复工。

1.受疫情防控要求影响,企业延期复工

少数企业考虑到所在行业的性质,主动推迟复工,多为信息技术行业,可进行远程及线上办公。但大部分企业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延期复工。一是许多地区要求外地人员返回工作地须隔离14天,或返厂后单人单间隔离观察14天,但小企业普遍无法满足这么多的单间条件,不具备多数员工返工的隔离观察条件;少数员工居住地禁止出入,小区暂时禁止外地租房返回,员工返岗难。二是部分企业复工申请尚未批准,或批准复工时间较迟,企业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,为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,只能延期复工。

2.员工到岗率偏低,复工后企业产能低

较多企业虽然已经复工,但大部分企业复工后仍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,员工到岗率低,许多企业员工到岗率不足50%,用工缺口大,实际上无法正常复工复产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省外员工比例高,绝大部分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。加之疫情防控物资不足,口罩、消杀用品等库存急速消耗,但又缺乏购置消杀用品及口罩的渠道,因而无法释放产能、满产达产。

3.产业链残缺不全,企业经营困难多

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,大家都面临工人短缺、材料短缺、部件短缺的问题。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、不同区域,政策不同程序不同,恢复生产时间不同、互相匹配极难,加之疫情期间物流运输受限,原材料进不来,导致原材料供给不足,而复工生产后产品也难以运出销售,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售后服务与支持、营销与销售活动也无法及时开展。产业链、供应链、服务链残缺不全,企业生产不顺、产能不全、物流不畅,造成恶性循环。

(二)对企业经营的影响

1.营业收入大幅下降

一方面,受疫情影响,企业复工复产时间推后,生产无法正常复工,销售门店不能正常营业,从而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。据调查,约有一半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50%及以上,大部分企业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0%及以上。另一方面,短期市场需求剧减。一是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,隔离防控,因此消费需求大幅降低,如鞋服、医院药品使用量等。加之有部分原定项目或订单延迟推进或取消,市场需求缩减。二是部分客户担心产能和交货期,将订单转移其他地区,而企业无法精准判断疫情发展情况,难以给客户信心争取订单,造成订单流失。

2.运营成本持续高企

一方面,销售门店没有开放,仓库长期空置,每延期一天就增加一天的损失。而店铺租金、利息、员工工资、社保费用、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等固定支出仍需持续支付。加之部分订单退订的影响,可能需要退款和承担已储备材料的损失,各项损失不断累积。另一方面,交通物流运输不畅,人员流动受限,直接或间接导致物流成本上升,原材料成本上涨,人工成本和销售成本上涨等,企业生产运营成本高企。

3.资金链全面承压

营业收入大幅下降,运营成本持续高企,损失不断扩大,各企业利润都大幅度下降,甚至出现亏损。近一半企业预计一季度为亏损状态,预计2020年利润均较上年有所下降或持平。许多企业无法平衡收支困难,资金链与现金流十分紧张。加之部分项目延迟推进,款项回款慢,进一步加剧资金问题。另有企业反映,出口贸易退税操作时间过长,也影响企业资金回笼。大多数企业反映当前现金流仅能支撑三个月。若不能及时给予金融支持,很可能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,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,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,引发局部性危机。

(三)对用工的影响

短期内企业用工缺口较大,全年企业用工需求或将减少。企业反映,疫情期间,许多省外员工或外地员工无法及时返回岗位,员工流失风险大,当下又难以开展人员招聘,劳动力十分短缺,几乎所有企业当前都存在用工缺口。但大部分企业预计2020年用工需求较2019年会有所下降。较多企业对行业2020年发展形势的判断不乐观,如机械制造行业、建筑业等,他们预计2020年用工需求较2019年会有所下降,尤其是外贸型的机械制造业,对行业发展预期比较悲观,其对用工需求的预计也下降较多。

二、对政府帮扶措施的意见建议

目前,各地政府都已经出台对企业的帮扶措施,但企业反映覆盖面相对较小,扶持力度不是很大,有些措施暂无具体实施细则,无法申报操作,仅有少数企业已经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,或在办理相关手续。根据企业提出的意见,对政府帮扶措施提出以下建议:

(一)有序推进复工复产,加强交通保障

一是推动上下游企业有效复工,促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。搭建企业上下游供需信息平台,推进下游产业链复工,从而推动上游产业链产出商品和服务,同时抓好原辅材料、重要零部件等的供应,为下游企业提供保障。二是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。目前省里已出台措施保障道路畅通运行,严禁擅自封闭高速公路出入口,严禁阻断国省干线公路等。但仍有企业反映,因部分区域的高速路口限行,导致原辅材料、企业产品无法正常运输,影响企业经营,建议省、市政府强化交通运输管理,协调好交通运输部门,针对持有效证明材料的车辆给予放行。同时,加强公共交通防疫工作,适当加强上班高峰期的公共交通供给和测温等防控工作,解决员工返岗后的交通问题,保障人民出行安全。

(二)加大减税降费力度,减轻企业负担

税收方面,可缓缴、适当减免2020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,或者制定相关税费减免补贴政策,如物流企业因疫情导致仓库长期空置,免征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。社保缴纳方面,可缓缴社会保险费,或按企业缴纳社保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返还,加大稳岗扶持力度。水电等能耗支出方面,适当降低水、电、气等能耗收费标准,或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返还,如减免电力基本费。租金方面,对于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经营单位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;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,倡议业主(房东)减免租金,或分期、缓交租金及管理费,适当减少或免除业主(房东)的房产税或个人所得税。薪酬方面,延迟复工期间,经与职工协商一致,可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,或按劳动合同规定标准的一定比例约定薪酬。

(三)强化金融服务保障,缓解现金流问题

协调金融机构推出系列惠企措施,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、小微企业、制造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等的支持力度。一方面,为企业提供短期的信贷支持,缓解企业现金流问题,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,给予展期或续贷,不得盲目抽贷、断贷、压贷。另一方面,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,适当降低贷款利率。如,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、免息贷款、信用贷款支持;对就业贡献大的企业新增贷款可提供财政贴息支持;加大对小微商户移动支付的支持力度,适当减免手续费用,减轻小微企业费用负担。

(四)加强人员统筹调剂,稳定企业用工

一方面,加强劳动力统筹调剂,缓解劳动力供给紧张。省级层面,加强与四川、江西、河南和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沟通对接,共同做好指导返乡人员合理安排返闽返岗时间等工作,如外省人员可返回企业自行隔离观察;市级层面,加强余缺统筹调剂,着重引导本地劳动力直接输送到本地企业,帮助企业在本地招揽人员,并对企业新招员工,给予一定生活补助。另一方面,强化网络招聘等线上服务,尤其是推进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专场网络招聘活动,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”、云平台等发布岗位供求信息,采取电子邮件、传真、视频等形式开展远程笔试面试和人力资源培训等非现场服务,尽量满足企业劳动力需求。同时,给予企业更多用工自主权,在合法合规前提下,可以实施轮岗轮休、缩短工时等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。

(五)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落实相关措施

一方面,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考虑全方位、一揽子的政府扶持政策,同时尽快出台便捷操作的细则,减少不必要的申报环节,尽快落实相关扶持政策。有企业反映有些政策未收到具体实施细则,无法获得支持。另一方面各部门全面加强政务服务事项“马上就办网上办”,如税务部门加强出口退税的工作进度,缩短退税时间,帮助企业解决退税存在的问题。又如,目前市面上口罩等防护用具紧缺,购买成本高且不易采购,建议政府部门统筹防护用具的供给,为企业提供专项的物资供应或采买渠道。

版权所有:http://www.fjhuatong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